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3:12 点击次数:100
前言:
“怕死就不会选择做共产党!”
抗美援朝爆发后,年仅26岁的于水林踏入了朝鲜战场,军队指导员注意到了这个热血青年,问他上战场是否害怕,于水林慷慨回道:“我于水林决不做贪生怕死之辈!怕死就不会选择做共产党。”
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军队指导员也一直惦记着这位英雄,但他已销声匿迹,寻找多年后,在内蒙的一个乡村中竟发现了他的踪迹。
这位抗美援朝的英雄是谁?为什么在战后没有继续留在军队中,选择销声匿迹?
主动请缨,加入战斗中
1950年,美军向朝鲜发起战争,逐渐威胁到我国边境地区,为捍卫国家安全及领土完整,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,参加抗美援战争。
展开剩余90%当时仅26岁的于水林在军队训练了几年后,内心一直有上战场杀敌的愤慨之心,耐于资历及年龄太小,他在1947年才正式参军,加入解放军的队伍中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了,于水林立即主动向上级请缨,出战抗美援朝战争,他对军长说道:“军长,让俺去吧,俺早就看美军不顺眼了!”军长看他有一腔报国热血,加之在训练中表现出色,就准许了他的要求。
1951年,于水林踏上了去往朝鲜战场的道路,一路上,他都十分激动。来到朝鲜战场不久后,就要与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的美军相见了。
决不做贪生怕死之辈
1951年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十分复杂,我军不仅在兵力上不占优势,在军事实力上也处于下风。美军在兵力上,用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的那些“老人儿”,他们大都经历过大战的洗礼,已经锻炼出超强的作战能力。
我军的兵力大都是“新兵蛋子”,在实践能力上远比不过美军。美军的军事武器也都是一些大炮,坦克,装甲部队已经很是完善,我军的装甲部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增的部队,实力有待考验。所以,当时我军的综合实力在朝鲜上处于劣势。
横城战役反击前,军队指导员瞿文清,就知道118师40军325团有一群热血激昂的年轻士兵,在出发前,瞿文清特地找到这群热情士兵,说道:“这次作战,我们的对手是美军的装甲部队,此去必定凶险万分,你们可害怕?”
于水林听后,立即站出来说道:“我们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,怕死不做共产党!”众人听后纷纷附和道:“怕死不当共产党!!!”军队指导员瞿文清在看到眼前这群热血沸腾的青年后,心中很是感动,他们就是新中国的希望啊。
同年2月,于水林所在的兵团在战场上与美军相遇,志愿军这次的任务就是在美军装甲部队经过的那条路上布下埋伏。一开始任务进行的十分顺利,但还不等志愿军完成任务,美军的装甲部队就发现了志愿军的行动,随后立即用大炮,坦克等军事武器向志愿军发起了猛攻。
实力悬殊:强劲的军事武器
志愿军看到美军向大炮投来,迅速找地方掩护,可战场上全是野草满布,并没有可以用来躲藏的战壕。志愿军在大炮的袭击下,一个接一个的倒下,志愿军手中的枪支与美军的大炮相比,完全就是拿鸡蛋和石头碰。
军队指导员瞿文清看着志愿军一个一个的倒下,内心十分焦急,这场战争只能赢不能输,若是再输,志愿军的反击机会就很难再有了。瞿文清不是因为惧怕美军袭击,而着急,他不怕敌军,不怕大炮,只怕错失反击美军的机会。
可现在志愿军赤手空拳,是万万抵不过坦克大炮的袭击的。只有将美军的坦克,大炮炸毁之后,才有可能取得胜利。瞿文清知道炸美军的塔克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,狡诈的美军肯定会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。
瞿文清心想:管不了那么多了,美军反击我们就打,今天就算是战死在这,也要将坦克炸毁!随后瞿文清在军队中传达命令:兄弟们,继续向美军发起攻势,谁手中有炸弹的,炸他们的坦克,大炮。
志愿军在听到命令后,拿出誓死也要打击美军的气势,向敌军发起了攻击。美军见一大批志愿军向他们袭来,直接将塔克开到他们跟前,连发几炮,战场上炮火的浓烟弥漫到处都是,志愿军的鲜血染红了一片黄土。
“让我去!”
于水林看着眼前这一抹鲜红,对指导员说道:“让我去去炸坦克吧,我身手好。”瞿文清看着这么年轻的战士,他知道此去必定会九死一生,于水林本该有美好的未来,幸福的家庭。
瞿文清对他说道:“于水林同志,你确定要接下这个艰难的任务吗?这次炸坦克,可能有去无回。”于水林眼神中透露出坚定道:“我确定,中国人从不惧怕牺牲,作为一个军人能接下这个任务我很荣幸。”
说完后,瞿文清眼眶湿润的准许了他。随后,于水林就带着炸弹向敌军的坦克走去,于水林瞄准敌军的坦克,就投了几枚炸弹,还不等敌军反应过来,那个坦克已经被炸出几个大窟窿出来。
于水林又紧接着准备炸下一个坦克,可美军也不是吃素的,瞬间注意到了他,指导员见状立即对志愿军说道:“所有人,向美军发起猛攻,掩护于水林同志。”于水林在寻找炸坦克的机会时,不幸被敌军炸到了左胳膊。他忍着剧痛继续前进,在战友的掩护下终于将手中的投向了美军的塔克。
轰!美军的坦克被炸翻在战火中,美军的主力进攻武器已经没有了很开美军就处于下风,于水林看着眼前的坦克已经炸毁,来不及高兴,随后又将目光投到了,8名想要逃离战场的美军身上,于水林独自一人向他们走去,8位逃兵看到后,竟向于水林发出了挑衅,于水林不怕死的向他们冲去,拿出手中仅剩的一枚炸弹,向他们投去,炸毁了他们。
于水林此时体力已经严重透支,加上胳膊的伤痛,眼睛已经看不清前路,可就是这样的情形,他硬凭着自己的毅力走到战友前,说道:“我完成任务.....”还不等说完,于水林就倒了下去。
痛失左臂,不愿拖累,选择离开
醒来之后,于水林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,他扭头一看,发现自己的左臂没有了。于水林望着天花板流下了无声的泪水。缺少一支胳膊,无疑是葬送了他在军队作战的机会,一只胳膊,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吧。
于水林的心情瞬间跌落到谷底。但在这次战役中,于水林表现非常出色,立下了二等功。于水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,心中毫无波澜,军人是要站在战场上的,如今的他丧失了作战机会,留在军队里,作用不大。
于水林当即决定,离开军队,不给他人找麻烦,于水林选择在没人时悄悄离开军队回到了内蒙的老家。
马夫流浪汉
回到老家后,于水林受村支书照顾,在村里当起了马夫,这一当就是好多年,于水林一直到38岁还未娶妻,是村里有名的“光棍儿”。
于水林离开军队后,战友们都以为他壮烈牺牲了,甚至要为他举行追悼会。指导员瞿文清得知后,很是生气,立即下令阻止了这一行为,瞿文清一直相信,于水林没有牺牲,每当有战友劝他时,瞿文清说道:“我信他,他不会的。”
在于水林离开后,瞿文清也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,但一直没有好消息传来,于水林就想销声匿迹了一样,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,过的怎么样。瞿文清也曾去军队中调查他的资料,资料上只显示了他的名字,年龄,其他一概不详。
时隔12年再次见到于水林
瞿文清并没有因为没有消息就放弃寻找于水林,就这样一直找了12年,在1960年的某一天,瞿文清作为副师长,来内蒙视察时,在赤峰县的河村。
发现了一位与其他村民不同的人,看似是一位流浪汉,瞿文清看着他穿着破烂的衣服,背对着他,心中不忍就走上前去,问道:“小兄弟,你家在哪儿啊?”
于水林一转身,瞿文清就震惊了,这不就是他找了多年的志愿军于水林同志吗?瞿文清抱着于水林说道:“是水林吧?我是你的指导员瞿文清啊。”
“这么多年你去哪了,为什么悄无声息的就离开了?你可让我好找啊!”
两人互相抱着哭了起来,于水林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愤懑全都表达出来。不一会儿一群村民就围了上来,对站在一旁的警卫员说道:“师长咋抱着这个马夫流浪汉哭了起来?”警卫员说道:“被抱着的那位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英雄。”
村民回道:“什么啊!他是俺们村有名的流浪汉,38岁了还没有媳妇咧。”警卫员听完后,就将于水林的事迹告诉了村民,村里的人很是震惊。
瞿文清的帮助
之后,于水林的事迹在村里流传起来,所有人对他都十分敬佩,38岁的于水林也成功娶上了一位有眼疾的少女,两人十分合得来。瞿文清得知于水林要结婚时,当即决定为他盖一座房子,让于水林有家可归,有人相依。
瞿文清也一直很敬佩这个英雄,一直保持着和他的联系,直到于水林去世后,后事都是瞿文清亲自安排的。
英雄辈出
于水林参军的志愿从8岁起就开始萌生,那时社会环境混乱,国家饱受战争的苦楚,抗日战争时期,于水林在看到日军肆无忌惮的轰炸村民,致使百姓民不聊生,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,于水林就决定一定要将日军从中国打跑。
这一想法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,终于在1947年得以实现,抗美援朝战争中,于水林表现十分出色,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好不畏惧,令人敬佩。
抗美援朝战争中,像于林水一样的英雄许许多多,例如,黄继光英雄用身体挡枪口,邱少云宁愿被火烧死,也纹丝不动,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,都值得后世人敬畏。
结语
于水林的故事没有完结,有更多的将士们,像他一样,在战场上用自己的努力来保家卫国,报效祖国,他们不忘初心,坚定信仰,热爱祖国。身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于水林等英雄的精神,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